联系方式
联系人:何经理
电话:15564760972
Email:3405148300@qq.com
热线:0537-2583299

今日新闻--重磅行业政策信息解读

10月9日至10月15日期间,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此重磅行业政策信息引发媒体聚焦,其中,禁止医药代表卖药以及中药注射液再评价等相关话题引媒体进行重点解读。 1、两办发文禁止医药代表卖药 舆论期待医药


10月9日至10月15日期间,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此重磅行业政策信息引发媒体聚焦,其中,禁止医药代表卖药以及中药注射液再评价等相关话题引媒体进行重点解读。
 
1、两办发文禁止医药代表卖药 舆论期待医药代表回归学术推广
 
10月8日,新华社刊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10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该纲领性政策进行解读。《经济参考报》、《广州日报》等媒体对意见的二十七条——“规范药品学术推广行为”进行了重点解读。
舆论观点:医药代表回归药品学术推广本位
舆论普遍认为,两办发文禁止医药代表卖药有助于医药代表回归药品学术推广本位。
 
《经济参考报》引用多位网友言论表明,随着新规落实,医药代表灰色销售、带金销售的生存土壤将被清除,有利于医改顺利推进。未来还需加快推进医药领域的综合性改革,使医和药真正回归公益性本位。
有观点认为该意见会促使医药代表转行趋势加速。中国网发布《医药代表不得再卖药 业内:不少人纷纷“离巢”》,内容提及一位行业观察人士称,不少资深医药代表早已看出新医改趋势,选择了彻底离开、转战其他领域。
 
“有的是因为药价挤压导致利润受损,有的是害怕商业贿赂牵涉自己,还有的是厌倦了这样的环境。总之,过去几年,医药代表行业的稳定性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齐鲁晚报》评论指出,尽管医药代表存在各种诟病,但该岗位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从业人员具有相关学术背景,可辅助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禁医药代表售药”有待精细化操作。
舆情点评:禁止医药代表卖药获好评 医药代表职业规范待完善
综合各方观点来看,“禁止医药代表卖药的规定实施”有效的规范药代行为,得到公众一致好评,认为药代无利润空间,该岗位回归公益性质,将有利于降低药价以及药企间良性竞争。随着医改深入,医药代表合规性面临严峻考验。
 
医药企业可制定医药代表的职业规范,避免其不规范行为引发企业舆情声誉风险。医药代表规范操作可使其在向医生和医疗机构推介药品时,真正起到桥梁作用,提供科学的药学服务,更加有利于企业药品顺利推广。
2. 两办发文重点提及中药注射液再评价方案 中药注射液前景引热议
10月8日新华社刊发《<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
 
第十一条、第二十五条均提及注射剂的管理问题,未来口服制剂能够满足临床需求的,不批准注射制剂上市;肌肉注射制剂能够满足临床需求的,不批准静脉注射制剂上市,此外,还将力争用5-10年,对已上市的药品注射剂进行再评价。
 
媒体重点关注了中药注射液再评价一事。《第一财经日报》《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日报》等媒体均聚焦并进行解读。
舆论观点:行业人士认为中药注射液行业洗牌加速
业内人士表示:“正常情况下,一旦进入医保目录,医保药品的生产厂家就不再拥有定价权,但是进医保会使药品销量上升,实际上对企业是有利的。
 
而对于医保限用的中药注射剂而言,不再拥有定价权后,销量将面临锐减,可想而知,这对部分中药注射剂生产厂家的冲击是多么大。”在他看来,中药注射剂市场将借此迎来洗牌,高达2/3的产品或将退出市场。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合伙人金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这明确提出了注射剂的再评价时间表,尤其对中药注射剂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业界看来,这实际是“存量已满”的信号。
 
此外,一位药企负责人也表示,首批289口服药一致性评价临床费用至少500万元以上,中药注射液也要求进行一致性评价。“注射剂一旦进入再评价目录,如果限期内未完成再评价,不被医疗机构采购,意味着该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完结。”
 
舆情点评:中药注射液存多重舆论风险和安全隐患
从舆论反馈情况看,中药注射液药企面临多重舆论风险和隐患,一定程度上与国内医药行业舆论环境转变有关。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一直以来尤为受到关注,近年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中药注射液占比较高。
 
不仅中药注射液安全性饱受争议,药企的药品质量声誉也产生一定影响。中药注射液药企仍需在药品安全性上做足功课,同时,还需根据多年的临床数据,整理完善药品说明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不知情引发的用药风险问题。